2017年3月3日 羊城晚报花地版
编者按:《羊城晚报》花地版近日连载徐克成教授新著《与癌共存》。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总院长徐克成教授既是抗癌医学家,又是战胜肝癌的勇士。他对于癌症乃至生命,都有比常人深切得多的体会。《与癌共存》一书是他近年的手记,记录了他在抗癌道路上的故事和思考,富于见闻与启示。他独特的抗癌思路,深得当今三大癌症医学泰斗的推崇。
《与癌共存》连载⑤
癌症是进化产物
当医生告诉你,你患了癌症,此时你极有可能脑子一片空白:惊愕、恐惧、绝望……好像医生向你发出了“死亡通知”。“癌症”一词,似乎将一个人的世界整个地颠倒过来。
其实,癌细胞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癌症是进化产物。
进化过程本身依赖基因突变带来的遗传变异。基因内没有变化就不会有进化,也不会出现癌症。无论是生殖细胞还是体细胞,在每次一分为二地分裂时都伴随着DNA复制(即拷贝)。
粗略地说,每100万个基因拷贝中会有一个发生序列错误或变化。这个概率听上去很小,微不足道。但要知道,我们体内每天产生的分裂细胞是个天文数字。每个细胞内的基因数达30000~40000个,在如此浩大的细胞分裂中,基因复制发生错误在所难免。如果一个细胞中1%的基因突变,这个细胞就可形成癌细胞。
但人体内也存在细胞自我修复和更新的机制,它们能抑制细胞突变和癌变,促使已形成的癌细胞“休眠”或自杀死亡(凋亡)。我们食物中的微量元素、维生素、抗氧化剂,也有抑制细胞突变的作用。免疫细胞可以识别“异质”的癌细胞,将其消灭。
如果这些细胞不能在自我修复机制作用下自杀,就可增殖开来,形成单个克隆。初始,形成小的、形态受到限制的克隆性赘生物或微型新生物,如疣、息肉、纤维瘤、胎记、痣,或呈离散状。这种现象很普遍,而且良性新生物占绝对多数,它们有的停留在向恶性进化过程中,没有症状;有的会永远停留在“良性”阶段,或许还会自发性消失或退化。
在大多数良性新生物向癌症转变的过程中,一个主要的瓶颈是当癌细胞增殖超过最小限度时,是否有新的血管形成。一旦获得血液供应,癌细胞克隆就快速增殖,突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物理边界,转移到其他地方。
由此可以看出:1、癌细胞是生物体细胞基因突变的结果,是生命过程的一部分;2、基因突变的发生可以是“天生”的,但来自体内或外界的毒性物质会促进突变发生;3、癌细胞形成后,会停在原地“休眠”或自杀(凋亡),不一定长成看得见的新生物;4、新生物从良性转化为恶性,需要多年乃至数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