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花地版从2017年2月27日开始连载徐克成教授新著《与癌共存》。
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总院长徐克成教授既是抗癌医学家,又是战胜肝癌的勇士。他对于癌症乃至生命,都有比常人深切得多的体会。《与癌共存》一书是他近年的手记,记录了他在抗癌道路上的故事和思考,富于见闻与启示。他独特的抗癌思路,深得当今三大癌症医学泰斗的推崇。
2017年03月02日 羊城晚报花地版
《与癌共存》连载④
每个人都在“与癌共存”
什么是癌症?癌症不是“外敌”入侵。癌细胞是从“好人”(正常细胞)突变而来的“坏人”。人体有无数个细胞,细胞核内DNA上有许多基因,每个基因含有无数个碱基对。正常细胞无时无刻不在一分为二,细胞核内DNA也随之复制。只要一个碱基复制错误,丢失或被替换,细胞就会突变。突变不断积累,癌细胞就形成。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每个人都在“与癌共存”。
有人把“与癌共存”戏称为“与狼共舞”。他们认为,癌就是狼,既然是“吃人”的狼,就要赶尽杀绝。这可能也是近几十年来,抗癌大战胜少败多的原因。科学家们用了无穷的精力,花费了天文级的经费,研制出无数杀癌的药物,但除少数癌症外,多数癌症的死亡率并没有下降。
人们对癌症的治疗有错误的认识。癌细胞是正常细胞的“叛徒”(突变),终结癌症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对于从正常细胞“叛变”而来的癌细胞,虽然要镇压,但“杀杀杀”不能最终解决问题,最好的结局仍是“共处”。
我对“与癌共存”的认识,既来自我作为一个医生做出的专业性探讨,更源自我的亲属,尤其是我自己也是癌症病人。1971年,我是一个住院医师。一天,我的母亲从百里之外的老家来看我,我惊诧地看到她隆起的大肚子。母亲患了肝癌,是晚期。两个半月后,她永远地走了。
残酷的现实促使我开始研究癌症,尤其是肝癌的早期诊断,但大多数癌症被发现时已处于进展期。如同我的母亲那样,大部分患者很快结束了生命。
也许与多数医生为病人CT片上“肿瘤缩小”而欣喜不同,作为一个癌症病人,我更关心的是自己能不能活下来,能不能继续工作和享受生活。
1997年年初的一天,在北京一间十分简朴的办公室里,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陈敏章教授对我说:“肿瘤将会越来越多,去办一所肿瘤医院吧,重点是延续癌症病人的生命。”他特别加了一句:“把一些有用的新方法拿过来,有些是会让病人与癌症共存的。”
这是“与癌共存”理念首次印入我脑中。
第二年,陈部长因癌症离开了我们。“延续癌症病人的生命”是他留下的使命,也是医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