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正常人相比,癌症患者的相关性乏力程度更严重,不仅容易情绪低落,而且还不能通过休息来缓解,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癌性乏力有何症状?
在一项研究中,癌症患者认为疲劳对他们的生活质量的干扰超过恶心、抑郁和疼痛的总和。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将癌症相关性乏力描述为:非特异性乏力、虚弱、全身衰退、嗜睡或失眠、疲劳、精力不集中、悲伤感、易怒、肢体沉重感、行动缓慢、无力、焦虑等症状。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指南认为,癌性乏力是一种痛苦的、持续的、主观的疲惫感。它与人体的活动量不成比例,与癌症或癌症治疗相关,常伴有功能障碍。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比例的乏力?这种乏力可以缓解吗?
医学肿瘤专家解释说,目前大概认为有5方面原因导致乏力,而要缓解或者克服这种乏力,患者的情绪十分重要,要保持乐观的情绪。
为什么会出现癌性乏力?
1、肿瘤直接影响
肿瘤通过各种途径使机体代谢发生改变,机体不能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
例如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等会影响食物的摄入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机体所需的热量和电解质等不足,引发乏力;骨转移或肿瘤分泌的荷尔蒙常会发生高血钙这种典型肿瘤急症,特征是疲劳、反胃、口渴、频尿等;淋巴瘤与血液肿瘤常导致贫血,这也是乏力的重要原因。
肿瘤细胞还会从人体固有的脂肪、蛋白质中夺取营养物质。机体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疲劳感就会随之加重。
晚期肿瘤患者还会因为严重的营养不良出现病情恶化,导致乏力。
2、肿瘤治疗
65%以上的化疗患者、82%'96%的放疗患者、70%以上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患者都会经历癌性乏力。
放疗使得毒性细胞降解产物积聚,增加能量消耗,造成肝细胞损伤从而导致的氧化改变等,都会引起疲乏。
化疗会引起患者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使机体能量摄入减少;排便不通畅、疼痛和失眠加重了身体能量的消耗,机体对能量的需求超过能量供给,这些都会导致疲乏。
化疗后引起的骨髓抑制也会导致乏力,尤其在化疗后7'14天左右最为明显。
止痛的辅助药物在缓解疼痛的同时,有镇静催眠作用,会被患者误认为是乏力。
接受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后,骨骼内的钙质流失,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行走无力。
此外,手术治疗对本身的伤害及术后疼痛、后续的修复反应、麻醉的后续影响、卧床引起的健康状况失调和失血性贫血等都可能会影响患者体能。
3、乳酸堆积
肿瘤组织主要依靠碳水化合物获取能量,葡萄糖的利用率上升,乳酸生成增加。
正常人乳酸循环占葡萄糖转换的20%,而肿瘤患者的乳酸循环增加至50%,占乳酸总量的60%,最终导致碳水化合物大量丢失。乳酸的堆积易导致患者乏力。
4、慢性合并症
疼痛是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容易导致睡眠紊乱。
肿瘤及其治疗诱使免疫系统激素稳态改变,激活促炎细胞因子网络,产生慢性炎症反应,从而出现疲乏的症状。
5、心理因素
肿瘤的诊断、治疗、功能障碍、经济负担、自我形象改变等都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
这些社会心理因素通过影响机体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递质及免疫系统,改变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破坏机体防御体制,最终导致乏力。
癌性乏力,该拿什么战胜你?
1、积极认识引起癌性乏力的相关原因,是治疗的首要措施。当出现以下症状,如癌症疼痛、抑郁、睡眠障碍、贫血、营养不良、运动水平下降以及其他合并症,可进行康复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睡眠干预治疗、营养支持治疗、社会干预等,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
2、要想克服癌性乏力,患者的情绪十分重要。患者要保持乐观的情绪,认识到它的独特表现,及时把疲劳感告诉主治医生,以便其做出相应处理,最大程度上缓解乏力症状,减少痛苦。
3、患者还应注意营养补充,在手术治疗期间应以多糖类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为主,脂肪有助于防止机体能量水平发生过高或过低的波动。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轻易改变原来的食谱和规律,避免过度饥饿或进食过量。
4、保证每晚至少8个小时的睡眠。但是过多的休息会使人感觉更加疲惫。患者最好把睡眠时间和第二天的感觉记录下来,以便了解最能保持良好状态的休息时间。
5、适度进行锻炼活动和娱乐活动,对患者也很重要。有研究表明,适度的运动可以改善癌性疲劳。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肿瘤外科专家汤钊猷指出游泳等适度运动对于癌症病人大有裨益。
在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复大肿瘤医院近日举办的讲座上,汤钊猷院士讲述了自己对防治癌症的心得。他指出,化疗放疗等杀癌方式都有可能促进癌症转移,为了减少负面影响,患者可以通过适度运动与中医中药来降低转移几率,“游泳和买菜,可以作为处方开给癌症病人!如果身体不能游泳,出去买菜也是很好的。”
其中,汤钊猷院士尤其强调适度游泳对于抑制癌症复发的作用。他带领研究人员发现,定期的适度游泳(每天8分钟,持续9周)能够提高小鼠前额叶皮层、血清和肿瘤组织中的DA水平,抑制小鼠的肝癌生长、减少肺转移并延长生存期。过度游泳(每天16-32分钟,持续9周)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文章部分来源:人民网、医学界肿瘤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