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医云:烟熏火燎为之灸,可见烟熏火燎二者兼备才可称之为艾灸。
艾灸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温补中气、回阳固脱、消瘀散结、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清热解毒、温肾壮阳等作用。
作为一种中医保健方式,现在不少人都会选择在家里自已艾灸,却经常感觉效果不太明显。其中原因多是灸不得法而影响了疗效,艾灸不仅要讲求选穴精当,还要灸法得当。
近日,徐克成关爱健康直播室请来暨南大学附属复大肿瘤医院中医科主任王学良博士,给大家介绍防病保健的主要穴位以及常见疾病的灸疗方法。
一 艾灸的作用
艾灸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者,天地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

艾灸治病养生的原理是用热力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驱寒除湿。艾草是中药中少有的能通十二条经络的药物,所以古人经过千年的摸索,最终将艾草定为施灸的主要原料。
中医认为,灸法可以激发人体的抗病能力和自我修复的功能,即“扶正以祛邪”,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其作用包括:1.温通经络,行气活血;2.温中散寒,回阳复脉;3.培补元气,增强体质;4.升举阳气,固表益气;5.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艾灸具有疗效确切、取材方便、价格便宜、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无疼痛及其他副作用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防病治病,对增强体质,延年益寿,节省医疗资源,有重要的意义。
二 艾灸的分类
1 直接灸
古代一般都是大艾柱灸,但可能会起泡或者留疤。现在都是用”麦粒灸”。

2 间接灸
①隔姜灸(温中散寒,适于虚寒病证,如腹痛、呕吐、泄泻及风寒湿痹等)②隔蒜灸(可拔毒消肿,适于疮疡痈疽、毒虫咬伤等)③隔盐灸,隔葱灸,隔附子灸等。

3 艾条灸(温和灸)

4 温灸器灸

•一般情况下,艾灸时要注意保持火力集中、均衡、持续,感觉热而不烫。
•大人(14岁以上)每穴灸20-30分钟,小孩(14岁以下)每穴施灸15-20分钟。
三 常见疾病灸法
1.急性胃肠炎
呕吐、上腹痛,灸中脘

腹泻、脐周痛,灸神阙

王学良博士建议:如果效果不明显,可在中脘或神阙穴上、下、左、右0.5-1厘米寻找压痛点,“以痛为输”,比如腹泻如果灸神阙效果不好,可以在肚脐周围0.5-1-1.5厘米找压痛点,可能是水分,或者肓俞,或者天枢,或者阴交。
压痛最明显的穴位就是效果最好的穴位,所以肚脐周围这一区域叫“百川归海”,专治水病(即水液代谢障碍,包括腹泻、水肿、腹水等),故不管是肾病、肝病等引起的水肿、腹水均可在这一区域治疗。

2.眩晕 发作时天旋地转感,或伴呕吐
灸百会,不管是高血压、低血压、贫血、颈椎病,还是内耳性眩晕,均可灸治百会,至少可暂时缓解症状,然后再对因治疗。

3.小儿慢性疾病
如小儿消化不良、发育迟缓、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过度兴奋或抑制,如小儿多动症、惊恐、夜啼,小儿自闭症等),都可灸身柱。

“身柱”意思就是身体的支柱,与孩子的身高直接相关,灸之,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帮助。
日本人在历史上被称为“倭人”,因为古代日本人个子很矮。上个世纪30年代起,日本全民兴起对儿童进行艾灸身柱,至今日本人的平均身高已经不矮了。
4.经常感冒、咳嗽
体质较差,容易感冒,一感冒就咳嗽、气喘,要很久才能好(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支气管炎),这类人群可经常灸风门、肺俞,风门善祛外风,肺俞补肺止咳平喘,表里同治,即可扶正,又可祛邪。

5.颈腰、四肢疼痛
包括颈椎病、腰椎病、骨质增生、风湿性骨病、扭挫伤,疼痛较局限的,可灸局部最痛点和压痛点,疼痛是全身性的要综合治疗。
6.皮肤病
如湿疹、牛皮癣、赘疣、痈肿脓疮、毒虫咬伤等,只要是局限性发作的皮肤病,都可以用艾条灸或者隔姜灸、隔蒜灸等方法,效果非常好。
四 常用保健穴位
1.足三里(老人灸)
老年人或者消化系统较差或者有慢性病,体质虚弱的人平时都可以多灸足三里。此穴可以调补脾胃,补益气血,主五劳七伤、羸瘦虚乏。

2.身柱穴(小儿灸)
通治儿科百病:小儿体质虚弱,消化不良、吐乳、食欲缺乏、精神萎靡、夜啼不眠、烦躁,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抽风,发育不良、发育迟缓、面黄肌瘦等均可常灸身柱。
稳定神经系统,小儿神经过度亢奋或抑制(小儿多动症、惊恐、夜啼,小儿自闭症之失语等),都可以身柱为主穴灸治。
3.关元(男士灸)

关元又叫丹田,为一身元气之所在,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主诸虚百损,壮一身之元气。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患。现代生活节奏很快,男士工作压力较大,体力和精力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可常灸关元。男士常灸关元可增强体力与精力,防治慢性肾与前列腺疾病及性功能障碍。
4.三阴交(女士灸)

三条阴经之交会,可主治肝、脾、肾疾病。健脾胃,疏肝肾,调气血,主生殖。
中医认为肝、脾、肾的功能与内分泌系统有密切关系,所以三阴交对妇女内分泌失调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常灸对妇女月经不调、黄褐斑、色素沉着等有很有的效果。
王学良博士表示,每种灸法都有一定的适应症,最好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艾灸治疗,如果灸治效果不佳请及时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