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概况
为进一步规范和推广我国肿瘤微创消融治疗, 中国肿瘤物理消融治疗学术大会暨中国第三届栓塞介入治疗大会2016年8月4日至7日在天津召开,消融专家委员会同时成立。大会除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外,还邀请流行病学、外科、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就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进行演讲。暨南大学广州复大肿瘤医院院长牛立志博士应邀在大会上做了《胰腺癌微创治疗新技术——氩氦刀和纳米刀》的专题演讲。
消融治疗,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数据显示,未来十年内中国将有接近1/3的家庭遭受癌症威胁。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人们缺乏肿瘤预防意识,肿瘤早期诊断率低,我国约八成癌症病人首诊时已是中晚期,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时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提高癌症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一项重要议题。
手术切除、化疗、放疗是肿瘤传统治疗的“三板斧”。然而,这三种治疗方式只对20%-30%的病人产生效果。随着影像技术发展而兴起的介入肿瘤学,是挑战癌症的重大进步,介入治疗已成为手术、放疗、化疗之外的第四大治疗支柱。
牛立志院长介绍,介入治疗中,现在发展最快的是消融治疗,包括热消融(射频、微波)和冷消融(氩氦刀和液氮);不可逆性电穿孔(纳米刀)是不冷也不热的特殊技术;还有一些在发展的技术,如激光、超声聚焦等。
消融治疗不仅给无法手术的中晚期患者带来获益,在治疗一些早期癌症上,已达到手术同样的效果,如肝癌、肾癌、前列腺癌。
不同的肿瘤有不同的消融选择,比如肝癌,以热消融(射频、微波)为主;前列腺癌和肾癌则以冷冻消融为主;胰腺癌做热消融是不适合的,纳米刀则显出其优势。
局部消融,治疗胰腺癌显优势
上世纪后期出现的以氩氦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冷冻消融,以及近几年诞生并快速发展的不可逆性电穿孔(即纳米刀消融),为无数无法手术或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癌症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牛立志院长在演讲中重点介绍了冷冻消融和纳米刀在治疗胰腺癌方面所显现的优势。
近些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肉食在居民膳食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生活环境的改变等因素,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大幅升高。
胰腺癌被认为是“癌中之王”,手术是首选治疗,但因患者普遍发现得晚,能接受手术切除的极少。化疗虽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不过实际效果差。复大肿瘤医院近年来通过氩氦冷冻消融、纳米刀消融等综合治疗技术,为众多不能手术的中晚期病人进行有效治疗,帮助他们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牛立志介绍说,2015年7月,复大肿瘤医院在中国内地率先开展纳米刀手术,并且第一个报道了纳米刀消融胰腺癌的临床前研究,证明纳米刀对胆管、门静脉、主动脉等体内重要结构均不会造成破坏(见2015《介入放射学杂志》)。
此外,复大肿瘤医院还有七篇有关纳米刀治疗胰腺癌的论文被美国Pancreas(《胰腺》)杂志刊登。
迄今,复大已为140多名患者进行了纳米刀消融术,治疗数量为中国内地之首,其中半数为胰腺恶性肿瘤患者。
在7月2日举办的2016第五届国际(广州)癌症治疗论坛上,直播了两台纳米刀治疗胰腺癌的手术,主刀专家就是牛立志院长。其中的一位手术患者是55岁的香港居民,今年初以来反复发热、腹痛,6月份检查后发现胰尾部有3.8cm的肿块,诊断为胰腺癌。在B超和CT引导下,牛院长为患者做了胰腺肿瘤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术,患者术中出血仅2ml,令与会嘉宾啧啧称奇。
牛立志解释,相对于其他消融技术,纳米刀具有更多优点,比如,对组织的消融具有选择性,只破坏“细胞”,不伤及血管壁、神经、胆管、肠管等;消融过程可在超声、CT或MR上清楚显示出来,从而保证消融达到最大效果。因而,纳米刀消融特别适用于临近大血管、肝门区、胆囊、胆管、输尿管的肿瘤,在治疗胰腺癌和肝癌方面显示了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