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癌症怎么办?首选开刀,然后做化疗、放疗……这似乎已经成为当前癌症治疗的普遍法则。徐克成教授说,有时要“换道超车”,因为不是每种癌症,放、化疗均有效。肝内胆管细胞性癌就是如此。
老教授的无奈
“我今年5月得了胆管细胞性肝癌,十分无奈的在亲友和相关医生们劝慰安排下,接受了一系列的化疗、放疗……4个月后复发转移,身体每况愈下。”11月10日,一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农业生态专家、大学教授,找到徐克成院长求教治病良方。
徐克成总院长给患者看诊。(资料图片)
据这位老先生介绍,他在今年5月体检查出胆管细胞性肝癌。6月6日手术,术后癌症指标恢复正常。随后口服卡塔他宾4个疗程,同时注射胸腺法新。8月下旬癌胚抗原5.5超标,9月下旬7.5,9月27日PET/CT检查肝门区结节诸多突起,大的1.6x1.7cm,确定是癌症复发转移。10月下旬开始接受了为期一个月的放疗,共20次。11月28日癌胚抗原5.9,仍超标!
对于放疗、化疗的主张,老先生其实从一开始就不赞同。一是担心副作用太大,二是对它的效果存疑。但拗不过亲朋好友盛情相劝,只能无奈接受这套传统的治疗方案。事实也证明了他的判断——76岁高龄的他身体根本吃不消,更可怕的是,癌症在短短几个月后便复发转移!
奇怪的现象
“按照正道,我们是不可能活下来的!” 同为患胆管细胞性肝癌,已“无癌生存”了12年的徐克成介绍到,原发性肝癌有两类:肝细胞性和胆管细胞性,起源于不同细胞。与肝细胞性肝癌相比,胆管细胞性肝癌更少见,也更恶性,往往早期就发生淋巴结受累和远处转移,因此预后比肝细胞性肝癌更差。
怪事
近年来在接触这类病患中,徐克成发现一件“怪事”:一边化疗,一边转移。“不少胆管细胞性肝癌患者来到我院。他们中绝大部分是手术后复发,有的在术后一两年,有的则是几个月就复发。他们几乎都接受过化疗,且复发的肿瘤往往不是单个,而是'成群',一下子布满全肝。不仅在肝内,而且转移到肺、骨、腹腔多个器官和组织。”
为此他至少查阅了1000多篇几乎都发表在美欧杂志上的所谓SCI论文,希望为病患寻找“灵丹妙药”,结果是失望的。
一份大型荟萃分析,包括57份研究,涉及4756例胆管细胞性肝癌。患者年龄49-67岁,57%为男性。69%是孤立性肿瘤,86%的肿瘤中位大小为4.5-8.0 厘米。82% 接受肝叶切除手术。患者中位生存期大约28个月,5年生存率5%-56%,中位30%。文章结论是“术后辅助性化疗或放疗不显示是有益的” (Adjuvant chemotherapy or radiotherapy did not appear to be beneficial)(见美国医学会外科杂志JAMA Surg 2014;149(6):565-74)。
“那么,当今备受关注的分子靶向治疗怎样呢?”
发表于著名杂志《柳叶刀》(Lancet Oncol 2012;13:181–8)一份大型随机对照3期试验中,180 例胆管细胞性肝癌患者,在化疗吉西他滨基础上,加上EGFR受体阻断药吉非替尼(erlotinib),使肿瘤反应率(缩小)从14%增加到31%,无进展生存期从3个月增加到5.9个月。作者认为,效果是“令人鼓舞”的,但是“有限”的。
2016年的文献仍然没有显示曙光。 英国的一篇文章,综述了60余篇论文,结论是“胆管细胞性手术切除率很低,术后辅助治疗(化放疗)效果十分有限”。
“为什么被看作是癌症两大克星的放疗和化疗都不管用呢?”
徐克成分析,癌症最大的特点是其异质性,来源于不同细胞成分的癌症固然不同,即使在来自同一类型细胞的癌症中,不同的癌细胞也千差万别。放疗和化疗对于胆管细胞性肝癌效果有限,其原因也许是这种癌细胞“天生”对化疗药不敏感。至于一边化疗,一边转移,则是化疗导致癌细胞基因再变异,变成“离群者”,不仅不买化疗药的帐,而且变本加厉,更加“恶性”。
专家的建议
传统的治疗方法不起作用,患者是否只能坐以待毙?徐克成提出需另辟蹊径,“换道超车”。抛开过去传统的治疗模式,从强化人体免疫力出发消除癌细胞。
他举了个典型例子,著名的日本教授S Sumida,患有相对早期喉癌,采用放、化疗消灭性治疗方法,不能吃,不能说,不能行走,全无生活质量可言。另一位得了扁桃腺癌四期的印尼华侨,在复大肿瘤医院接受“消灭”+“改造”治疗,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前不久,徐克成应邀出席这位印尼华侨创办的学校的毕业典礼时,收到了那位日本教授的死讯。让他感慨万分、痛心不已。
“明知道传统的治疗方式可能走不通,却又不舍得放弃,同时又害怕尝试新的方式。这是很多患者内心的无奈与纠葛。” 徐克成希望患者都能少花冤枉钱,少走冤枉路,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
专家介绍
徐克成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总院长,国际冷冻治疗学会前主席,国家“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中国“时代楷模”,广东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复协会主席,第五届中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