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风雨,
十年拼搏,
十年同路,
十年辉煌。
不久前,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复大肿瘤医院举行“十年”功勋员工表彰大会,医院的领导们向60余位医院的老员工颁发出了一份饱含着分量的奖项——“十年”功勋奖。60余位在复大工作了超过十年的员工获得了这份荣誉,其中包括复大的主要领导,以及来自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员工。这份荣誉寄托着医院对老员工深厚的感谢,和深深的致敬。
暨南大学附属复大肿瘤医院前身是广州一间肿瘤高新技术治疗中心,以冷冻治疗为主,当时为中国第二家引进氩氦刀及其冷冻技术的医疗机构。2003年,经广东省卫生厅批准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正式成立,直属省卫生计生委直接领导,目前拥有400张床位,是通过JCI认证的专科医院。
十年印象 在功勋奖颁发前,大荧幕上播放了一段名为“十年印象”的短片,一张张复大老员工的照片不断地闪现,勾起了大家无限的回忆。短片里,医院的领导们也向获得“十年”功勋奖的员工们深情寄语。每一位领导的话,都流露出了对十年老员工们深深的感谢,以及对这十几年来复大人风雨同路,不断拼搏的深深感触。
广州复大医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怀东动情地对大家说:“衷心的感谢为复大服务十年以上的老员工,你们昨天的付出,成就了今天的复大。让我们共同继续前行,我相信,在你们人生的道路上,复大一定是一个最重要的平台。”
广州复大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左建生说:“复大刚开始成立的时候,还很弱小,你们加盟后,为复大付出了年华,付出了青春,有的人甚至耽误了爱情。你们不计较报酬,不计较时间,把复大当成家,正是因为你们的付出,复大才有今天的辉煌和发展。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复大,把复大继续发展起来。”
时代楷模、复大肿瘤医院总院长徐克成教授面带慈祥的笑容对大家:“非常非常感恩,这十年大家一起走过来非常不简单。如今复大肿瘤医院已经成为一家国内外知名的科研型,教研型的医院,这来自于大家的贡献,特别是老员工。我们这些从复大创始之初就走过来的员工,你们是医院的榜样,你们传承了医院的文化,又把这种文化带给了医院的新员工,带领着医院不断向更高的水平发展,非常感谢大家给医院做出的巨大贡献。”
复大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总经理刘建国激动地说:“老员工是医院最宝贵的财富,十年员工更是医院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保障。感谢大家在复大工作十年的付出和努力,也衷心的希望大家能和复大共享我们的发展成果。”
刚刚获得“广东好医生”荣誉称号的医院院长牛立志博士对大家说:“在这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复大医院不断走向辉煌,而复大的辉煌,离不开十年老员工辛勤的付出。因为你们的付出,你们的努力,才有复大的今天,十年中,大家也在复大不断的学习和进步。谢谢你们十年的付出,谢谢你们与复大一起成长。”
领导们的讲话,吐露出对这些陪复大经过风风雨雨,见证了复大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绩的老员工一份深深的感激和敬意。
十年,不是一段短暂的时间,多少难关,挑战都被他们一一克服,他们用实际行动真正践行了“厚德行医,医德共济”的院训。在这段努力拼搏,无私奉献的过程中,无形中也锻造出了复大人的医院精神和文化,这种精神和文化会一代一代传承和影响着复大的所有员工们。
每一位“功勋奖”老员工身上,都肯定有着动人的故事和精神,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的付出,都被同事们,患者们牢牢铭记在心。
李燕红护士长,传递乐观精神
李燕红是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复大肿瘤医院三病区的护士长,主要负责科室的护理日常管理工作,以及指导护士进行临床的技术操作。李燕红护士长在复大医院没正式成立前,当时是一间肿瘤治疗中心的时期,就已经来到了医院工作。至今,李燕红护士长已经来到复大肿瘤医院工作了15个年头。在这15年间,李燕红护士长几乎在每一个科室都工作过。
李燕红护士长为患者过生日
李燕红护士长在来到复大之前,曾经在中山三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等公立医院工作过。但来到了这间民营医院之后,李燕红护士长感受到了与之前完全不同的一种工作氛围:在这里,护理工作不是那种“完成工作就下班”,而是打心里关心病人的感受和痛苦。李燕红护士长也带着这种工作精神,一干就是15年。
无数的患者在她和病区的护士们的精心照料下,感受到了医院的温暖和呵护,甚至战胜了癌魔。这种精神不仅存在于李燕红护士长身上,也传承在复大每一位医疗工作者的身上。
在李燕红护士长的工作生涯中,有两位患者的故事让她记忆犹新。
第一位是一位来自江苏南通的患者,患有肾癌,而且已经发生了骨转移,肾上腺转移等多处转移,情况已经十分不乐观。在来到复大之前,他已经在美国治疗了四个月,服用靶向药物治疗,高昂的医疗和生活费用已经花去了100多万。但可惜的是,情况还是越来越糟糕。
从美国回来后,患者还去过多间公立医院,但都没有接收他。最后,患者选择了以针对晚期癌症治疗而闻名的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复大肿瘤医院。
由于全身的多发转移带来的剧烈的癌痛,患者承受着身体上的巨大疼痛以及心理上的沉重压迫。更糟糕的是,一次新的检查发现,在患者的肝脏上又发现了肿瘤。为了防止患者精神崩溃,患者的家属们对他隐瞒了这个坏消息。
凡事不尽如人意,在一次医生查房中,患者偶然得知了自己肝脏上又发现肿瘤的消息,这对本身已经痛苦万分的他更是雪上加霜。患者的情绪一下子跌入了谷底,精神濒临崩溃。
患者的女儿找到了李燕红护士长,希望她能帮帮她的父亲。李燕红护士长感受到了患者和家属们那种沉重的心理负担。
在一天工作之余,李燕红护士长专门来到这位患者的病房,想与他聊一聊,为他减轻一些心里的痛苦。虽然护理工作已经很辛苦,有空余的时间休息还来不及,但李燕红护士长与这位患者足足聊了两个多小时。
李燕红护士长深知癌症患者的心结在哪里,她首先向患者分享了许多医院过往的一些患者的例子,他们曾经一度都病情非常严重,但经过医院各种先进治疗方法的治疗,情况都逐渐好转起来,甚至有很多完全康复或者带病长期生存的例子。但这首要的前提是,首先心情要尽量控制好,心理压力不要太重,否则的话如果心情极度低落,吃不下,睡不着,免疫力就会下降,随之而来的就是肿瘤更快速的生长。
在这两个小时的谈话里,李燕红护士长用乐观的态度和温和的言语,慢慢感染了这位原本处于绝望的患者。
在这次与李燕红护士长的谈话过后,这位患者的情绪开始明朗起来,也开始积极的配合治疗。令人惊讶的是,治疗效果非常好,病人康复的也很快。过了一段时间,患者情况好转,出院了。他的脸上,终于看见了笑容。
当他们再次回到复大来复诊的时候,患者和家人们为了答谢李燕红护士长,专门为她带来了一套睡衣和一整套床上用品作为礼物。患者的家里是做布料生意的,所以他特地选了质量最好的产品带给护士长。但李燕红护士长微笑着婉拒了,她说:“东西我不能要,但是你好了我就真的很开心了。”
这位患者经过这次在复大的治疗,深深感受到了复大医院医疗工作者对待病人那种宛如亲人的态度。
还有一位印尼患者,也让李燕红护士长难以忘却。这位印尼患者患有乳腺癌合并多发骨转移,住进医院的时候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当时患者已经无法行走。更不幸的是,患者的丈夫在三个月前出车祸身亡了,只留下了三名幼小的孩子,最大的一位才上小学四年级。
这命运双重的苦难,深深折磨着这位患者。
心理上的悲痛,加上身体上的疼痛,使患者身心俱疲。患者屡次跟别人说,她已经无力再坚持下去了。了解了这位患者的情况后,李燕红护士长以及病区的护士们都抽空去病房与她谈天,鼓励她继续坚持下去,她的孩子已经没有父亲,不能再没有母亲了。
在李燕红护士长和护士们的不断鼓励下,患者开始变得坚强起来,求生欲望也越来越强。
患者在医院接受了冷冻手术等综合治疗,经过了一段时间,患者慢慢开始能够行走。而令人惊喜的是,经过反复几个阶段的治疗,肿瘤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第二次来到复大复诊的时候,患者带来了自己的三个孩子,此时她的情况已经非常乐观。这样一位癌症患者,竟然还去了广州许多地方逛街。她战胜了病魔和苦难,又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
李燕红护士长用她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护理工作不仅仅是为患者提供日常的护理,更是要把乐观面对病魔的精神传递给患者,帮助他们挺过或许是人生中最难熬的阶段。
李燕红护士长不仅受到患者们的欢迎,三病区的护士们也同样非常喜欢和爱戴这位知心的大姐姐。护士们经常会送一些写满祝福的贺卡,或者贴满同事们合影的纪念册给护士长,令李燕红护士长非常感动。
对于未来,李燕红护士长希望有更多的患者知道复大,来到复大,帮助减少更多患者的痛苦。她也希望能将这份复大的精神不断带给新的员工,不断传递下去,用行动感染更多的病人,带给他们正能量,帮助他们渡过艰难的时间。
李见英护士长,给外国患者亲切感
李见英是医院放射介入科的护士长,主要负责配合医生进行患者的CT,磁共振,介入等治疗工作,以及整个放射介入科护理工作的管理工作。
算起来,李见英护士长从2001年刚毕业,就来到了当时医院的前身——一间肿瘤治疗中心的工作,到今天已经在复大肿瘤医院工作了16个年头了。除了复大医院,她没有在其他单位工作过,可以说,她把她所有的工作生涯都奉献给了复大。
李见英护士长(中)
李见英护士长说,她在复大工作感触最深的就是,医护同事们都真正的“以病人为中心”。令她历历在目的是,许多护士同事都会利用自己的个人时间煲汤,煮饭给有需要的患者吃。有些患者,特别是一些第一次来广州的海外患者,由于他们还不太熟悉这里,护士们甚至会抽出下班时间陪患者去逛街,采买需要的物品。
回想起过去的这十几年,令李见英护士长很难忘的就是,同事们的关系一直都非常融洽,从上到下都非常团结。李见英护士长回忆,以前一层楼只有四五个护士的时候,人手比较紧张,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倒夜班。但是如果有同事生病或者家里有事情,总会有同事不计回报的主动替她加班。像这样温暖的经历不胜枚举,令李见英护士长十分难忘。
值得一提的是,李见英护士长和科室的许多护士们都能够用英语与外国患者交流,这无形中也方便了护理工作的进行,同时使得外国患者有一种亲切感。
谈起最难忘的事,曾经有一位印尼患者,腿部长了巨大的肿瘤,而且溃烂的很厉害。由于患者根本无法行走,无论换药,翻身,还是换床单,都需要几名护士一起来做,过程十分吃力。
李见英护士长清楚地记得,当时有一位同事已经怀孕六七个月了,肚子都挺的很大了,看到科室里人手不够,这位同事还是一起与同事们护理这位病人。当时这位护士怀着孕还为病人翻身的画面,令李见英护士长既难忘又感动。“护理无小事”,复大的护理工作者们,就是这样一心一意为患者着想,为了帮到患者,克服自身所有的困难。
谈起在复大肿瘤医院工作的这十六年,李见英护士长微笑着说:“已经有家的感觉了”。李见英护士长希望未来有更多的病人能够来到复大,得到先进的治疗,战胜病魔,同时,她也希望自己和同事们一起继续不断地进步,学习新的技术,与复大一起共同成长。
郑忠敏护士长,格外操心和负责
郑忠敏是暨南大学附属复大肿瘤医院ICU病区的护士长,主要负责ICU日常的护理和管理工作。郑忠敏护士长2001年来到复大,已经在复大工作了16年。谈起这16年的历程,郑忠敏护士长感慨的说:“是复大培养了我。”
ICU病区里大部分都是病情比较危重的患者,病情波动往往会很大,担任这个病区的护士长,需要格外的操心和负责。
每天下班前,郑忠敏护士长都要在脑海里把今天处理过的患者情况在脑海里全部过一遍,思考有没有还没完成的工作。想到放心不下的患者,郑忠敏还要再去看看患者,确定护理工作完善情况,或者打电话给同事了解患者现在的情况是否稳定。确定患者的护理工作都准确无误之后,郑忠敏护士长才放心的离开医院回家。
在这16年的工作生涯中,有一位已经80多岁患者让她记忆很深刻。这位老太太当时的病情已经到了晚期,老人家经受着巨大的痛苦,所剩的生命时日也已经不多了。老人家的女儿是某单位的一位领导,由于工作非常繁忙,所以很少能有时间来看望母亲,只好将照顾母亲的任务托付给了医院的护士们。如此高龄的一位老人家一个人住在医院,那种孤单感是可以想象的。
郑忠敏护士长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平日里,只要老人家一日三餐想吃什么,如果医院餐厅没有,郑忠敏护士长或者她的护士同事都会主动出去为老人家买回来,她们也经常会抽空去和老人家聊天,安慰鼓励她。老人家曾经握着郑忠敏护士长的手,动容地说:“真的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郑忠敏护士长说,我们医护工作人员,不单单只是担当着护理工作人员的角色,有时候更应该担当起患者家人的角色,用心去照顾他们,为他们排忧解难。
郑忠敏护士长
这十六年来,郑忠敏护士长与许多同事们结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放假的时候,大家经常会一起相约出去郊游,运动,吃饭。有时候感到压力很大,心情低落的时候,大家也会互相倾诉,互相开解鼓励。
谈到未来,郑忠敏护士长希望复大能够一直发展下去,越来越壮大,创造出更多的成绩,帮到更多的病人。
李清良司机,常半夜还在赶往机场路上
李清良2007年就来到了复大肿瘤医院,在复大已经工作了十年,主要负责接送患者,国外的富商、将军、名流都坐过他开的车。
李清良的工作很辛苦,而且经常是半夜还在路上往机场赶,有时候飞机晚点几个钟头,还要在机场等待。但是他说,尽管自己每天几乎都在重复同样的工作,但是每天都保持着积极的心态,从来不会觉得工作枯燥乏味。尤其是每当看到病人出院时,因为身体康复而露出的笑容,李清良便会觉得非常的开心,欣慰。
李清良司机(左)
李清良司机为人非常热情开朗,每每在机场或者火车站接到病人,在路上便会和病人和家属攀谈起来,鼓励他们要乐观面对疾病,在医院医生的治疗下肯定会有希望。
患者和同事们每次看到李清良大哥,都能见到他满面的笑容,不管他已经有多疲惫了。
谈起这十年的历程,李清良说,非常感谢医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关爱和照顾,也希望复大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壮大。在医院,人们还亲切叫他为“李教授”,因为医院的大小事情他都细心过问了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事不晓。
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取得了今日的发展成绩,得力于这60余位获得十年“功勋奖”的复大人,他们是复大的骄傲,他们是复大的功臣。
由于时间关系,只采访了这几位“功勋奖”的获得者。但相信在每一位“功勋奖”老员工身上,都存在着同样数不清的奉献和感人的故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号“复大人”,有着同样“顽强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十几年如一日地践行着复大医院“厚德行医,医德共济”的院训。未来,他们一定会继续发光发热,和所有复大人一起,将复大发展的更壮大更辉煌,救治和帮助到更多的患者。
牛涛 广州复大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