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工程院汤钊猷院士收到带着墨香的《与癌共存》一书后,随即欣然致信徐克成教授,称赞《与癌共存》一书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结晶。
由广州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与癌共存》,是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总院长徐克成继2003年《非常故事》、2010年《我对癌症患者讲实话》等科普读物出版后的又一抗癌科普著作。
徐克成总院长对癌症的认识,既来自其作为一个医学家的专业探讨,也来自其作为一名癌症病人的自身经历,令其在肿瘤诊治上开辟了一条新路,为抗癌治疗指明了方向。我们知道,当今的技术手段还没有办法治愈癌症,但徐院长和他的团队将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整合起来,立足于控制和“呵护”,以求得病人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生存期的延长,让病人“与癌共存”,使得癌症成为可以控制的慢性病。
这本富有实践意义的书,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吴孟超院士,中国工程院王振义院士、汤钊猷院士的充分肯定,三位院士分别为此书撰写了序言。
中国工程院汤钊猷院士在为《与癌共存》写序时写道——
“徐克成教授是我多年的好友,他要我为他的新著《与癌共存》写序,我欣然命笔。这倒不是我有资格去写,而是书中不少观点和我相同,为此,想通过写序共同呼吁对抗癌战的战略进行反思。
“我认为这不仅是一本好的科普作品,而且是更新抗癌战战略的好书。
“近百年的抗癌战,主要目标是'消灭'肿瘤,应该说取得了长足进展,但距离攻克癌症还有很大的距离。早诊早治虽较大幅度提高了疗效,但要再进一步提高就十分困难。看来光靠'消灭'不够,还要考虑'改造',包括对残癌的改造,使之'改邪归正,带瘤生存'。也包括对机体的改造,使之提高自身的抗癌能力。
“癌症不同于传染病的外界病原体入侵,它是机体本身出了问题,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变来的,不是外来的。传染病的治疗主要是消灭入侵之敌,癌症的治疗则既要消灭主要的叛乱者,也要劝降处于劣势之残敌。
“徐教授倡导的治疗策略和措施,是实践'与癌共存'理念的具有革新意义的创新。”
近日,当汤钊猷院士收到带着墨香的《与癌共存》一书后,随即欣然致信徐克成教授——
今天收到您的大作三册,如获至宝。您仍然不忘给内子李其松教授一本,也使我感动。
对付癌症的战略,是到了要认真反思的时候了。我在上海原先有六位老人,前年家兄脑梗、肺炎走了。去年亲家公肺癌转移也走了,他走路住到医院,整天吊针,几天便卧床不起,两周便去世。现在另一位内弟在重庆,也正受肺癌转移的煎熬,同样整天吊针,二便不通,全身越来越肿。
昨天我的《中国式抗癌——孙子兵法中的智慧》幸获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前不久我另外一本《消灭与改造并举——院士抗癌新视点》第二版,也被评为“2015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然而,这都是在我基本退出医疗一线后写的,所举例子也只能引用过去的。而您的这本《与癌共存》是仍在医疗第一线时写的,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结晶。
对于汤钊猷院士给予的评价,徐克成教授甚感欣慰。他说:“汤院士是我国著名肿瘤专家,几年前出过一本著名的科普书《消灭与改造并举》,我写的这本《与癌共存》,书中很多观点实际上是从他的那本书引伸而来的。他和夫人李其松教授分别是我40多年前进修肿瘤和消化病的专业启蒙老师。我几乎每年都争取机会拜访汤院士夫妇,一方面,李其松教授近年身体不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看了她才心安;另一方面,也希望与院士闲聊,吸取知识营养。”
徐克成教授拜访汤钊猷院士(右)
徐克成教授谈起今年春节期间拜访汤院士和李其松教授时,他们又聊起治癌策略。汤院士是《现代肿瘤学》的主编,这本千万字的巨著反映了世界肿瘤研究和临床诊治最高水平。汤院士将癌细胞比喻为从好细胞变来的“坏分子”,他说:“我们不能仅仅着眼于'消灭'它们,很重要的是改善产生'坏分子'的环境。”
对于徐克成教授提出的“与癌共存”的治癌理念,汤院士表示赞赏,他说:“过去我们讲发展是硬道理,现在讲转型也是硬道理。只有不断变革才有出路,而变革是无穷尽的。我欣赏你们,就是欣赏你们走在变革的路上。实际上,变革的核心,对于我们医生来说,是能不能一切为病人着想。”
的确,癌症治疗必须要有新思路。美国SCIENCE杂志,对现代40年的抗癌大战作了一个评价:“老的技术,少有突破,巨大失望”。治疗肿瘤不仅需要技术进步,更需要改变观念。癌细胞不可能诛尽杀绝,抗击癌症,应该从“彻底消灭”变为“改造共处”——这也正是汤钊猷院士、徐克成教授一致推崇的“与癌共存”的核心所在。 (胡菁)
如何购书?
《与癌共存》作者徐克成总院长表示,此书的销售款项将全部捐给广东省红十字会“复大博爱基金”。
需要购书者请联系——
联系人: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策划部王普
电话:1892215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