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许多癌症患者一样,孔祥泉曾被医院宣布,生命“只剩下两个月”。但他没有放弃,鼓励自己要活下去。“只剩两个月”的绝望在遇到徐克成后有了转机。从确诊肝癌晚期至今,“与癌共存”的理念为孔祥泉注入了信心、力量。这一年,他坚持“与癌共存”,活到了今日。
孔祥泉说,我能够活到今日,正是因为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总院长徐克成教授。“他是医生,也是癌症病人,更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家住广州的孔祥泉今年45岁,在东莞经营一家印刷厂。去年10月,他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为肝癌晚期。影像检查结果显示,孔祥泉腹腔中的肝肿瘤足足有10公分大。出现腹胀,腹痛,消瘦以及严重的黄疸症状,孔祥泉脸色蜡黄,走路举步维艰。“没有力气,走路都走不了。”他清楚地记得,从医院门诊到药房中途经过一座200百米的天桥,他坐下休息了四回,“当时为了要去开药,就两三百米的距离,我都走不了。”
遇见徐克成,“与癌共存”给予生存希望
病情严重,孔祥泉几乎找遍了广州所有医院的专家。“能挂到的专家,能看的科室我都几乎跑遍了,医生一看我的CT片就说,我这个没法手术。”最让他绝望的是,“医生直接告诉我,我就也是两三个月的事了。”
求生的意念支持着孔祥泉活下去的希望,他没有放弃,四处“寻求”合适的治疗方案。一次机缘巧合,让孔祥泉认识了徐克成,他的“与癌共存”的理念让孔祥泉深以为然。经过一番了解,孔祥泉得知,家附近的一家肿瘤医院可以挂到徐克成的专家号。
而他没料到的是,往后的这一年,给了他重生希望的竟然是距离他家门口仅一条马路之隔的广州复大肿瘤医院。
据徐克成教授回忆,去年11月,门诊来了一位挺着大肚皮、皮肤面色暗黄的中年男性,他姓孔,可能是孔子七十五世孙。“我看了带来的CT片,肝内多发性肿块,胆管和门静脉均有癌肿侵犯,血液甲胎蛋白大于29000微克,深度黄疸,血清胆红素250毫摩尔,还有腹水,血清白蛋白仅27 克。我可以肯定诊断为肝细胞癌。”
由于患者病情十分严重,孔祥泉肝内肿瘤太多,手术不可能进行,也无法做冷冻消融等治疗;肝功能处于衰竭状态,门静脉又有癌栓,也做不了肝动脉化学栓塞,一般的全身化疗不能耐受,也无效。意味着,常规肝癌的治疗均无法进行。于是,徐克成给他开了中药方,让他每天煎服。
吃了徐院长开的药方,孔祥泉感觉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最记得的是,吃了徐院长的中药后,每天晚上会去四五趟厕所,过了一周,肚子就明显消下来,腹水也基本没了,同时,黄疸也去掉了。”
从确诊至今的一年,孔祥泉体内的肿瘤没有增大,也没有缩小。但孔祥泉认为,“我相信徐院长,因为他自己也是一位肝癌患者,他更明白作为一位肝癌患者最需要的。”孔先生坚信,徐克成“与癌共存”的理念给了他活下来的勇气和力量。
虽然是肝癌晚期,但孔祥泉的生活和常人并无异,依旧每天开车到东莞的公司上班,这让很多同样深处在癌症晚期的病人感到不可思议。“只要能够一直这样下去,保持现在的生活质量,就是能吃,能喝,能走,能工作。我就非常满足了。”
“我有信心我会活下来,而且可以活得长久。经过这些年,我信心还是蛮大的,徐院长‘与癌共存’的理念,就是不要老想着消灭它(肿瘤),能够跟着癌症一起活下去,也是一种对策。因为我们根本无法消灭癌症,消灭它的同时等同于自杀。”
每个人都在与癌共存
在癌症患者的眼中,徐克成不仅自己是一位癌症患者,也同时是癌症患者的救命恩人。
徐克成从来不把癌症当绝症,他笑着说,癌症其实就是一种慢性病。
“癌症不是‘外敌入侵’,癌细胞是从‘好人’(正常细胞)突变而来的‘坏人’。”因为人体有无数个细胞,正常细胞无时无刻不在一分为二,细胞核内DNA也随之复制。只要一个碱基复制错误,丢失或被替换,细胞就会突变。突变不断积累,癌细胞就形成了。”徐克成总是笑着解释说,“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每个人都在与癌共存。”这也是徐克成时常与患了癌症的“幸存”伙伴说的话,他坚信因癌症离世的人,三分之一是被病名吓死,三分之一可能是医生治死,最后三分之一才是因病而殁。
徐克成不能容忍前两个“三分一”,所以他从不避讳告诉病人,自己就是一名癌症康复者,“或者说是幸存者。其实做好癌症康复工作,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生存率都是可以实现的”。
徐克成指出,面对癌症,不少病人会想尽办法用一切财力,寻求一切治疗,而不管身体能不能耐受,徐克成说。癌症治疗的根本目的,是延续患者生命,而不一定对癌细胞斩尽杀绝,因为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样也会伤到人体自身的免疫力。
徐克成指出,癌细胞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癌症是进化的产物。人们对癌症的治疗有错误的认识。癌细胞是正常细胞的“叛徒”(突变),终结癌症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对于从正常细胞“叛变”而来的癌细胞,虽要镇压,但“杀杀杀”不能最终解决问题,最好的结局仍是“共处”。
对“与癌共存”的认识,徐克成更愿意从病人家属(他的姐姐与妈妈,都是癌症病人)或癌症病人的角度去阐述。他说,也许与一个医生为病人CT片上“肿瘤缩小”而欣喜是不同的,作为一个癌症病人,自己更关心的是能不能活下来,能活几年、十几年,能不能工作、做研究和享受生活,那个心情是完全不同的。
为了鼓励孔祥泉的治疗,康复。徐克成在他出版的书作《与癌共存》里提下了一段文字:“孔祥泉先生,你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了‘与癌共存’理念,谢谢您,徐克成书于孔祥泉‘一周岁’之时。”所谓“一周岁”,徐克成说,这是象征“奇迹”带给他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