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这个词,无论出现在谁的身上,都让人感到心惊。
罗女士,46岁,来自香港,7年前是一名国际航班的空姐。她告诉笔者,穿着制服小高跟,拖着行李,走过大大小小的国际机场,游遍世界各个角落,每一次起飞降落,都让她的人生充满着乐趣。她最喜欢飞瑞士,因为她觉得瑞士的风景很美,虽然工作忙碌,但她非常热爱这样的生活。
但没想到,2009年初,一张突如其来的癌症诊断书将她热爱的生活戛然而止,她被迫辞去空姐一职,四处求医。那是她有生以来最灰暗的日子。以下,是罗女士的自述——
2009年3月乳腺癌盯上我了
3月初的一天,我觉得乳房有些痒,便用手去抓挠。就那么一下,摸到右乳外侧有一个小肿块。那一瞬间,“乳腺癌”这个词在脑海里闪过,但随后又想,应该不会那么倒霉吧。
第二天早上,我瞒着家人,直奔香港一家有名的私家诊所检查。那位医生给我做完B超、穿刺等检查后,很有把握地说:“是纤维瘤,良性的,手术切除之后应该没问题。”
听他这么一说,我悬着的心放下了。然而,手术的前一天,突然接到医生的电话:“你的检查报告显示好像是恶性的,不过你还是过来做手术吧,我帮你切出来,如果术中病理是恶性的话,立刻帮你切多一点点。”医生模棱两可的说法,令我对他失去信心。我决定寻找更专业的医生。
2009年5月手术切除
两个月后,我找了一位香港有名的肿瘤科教授,做超声检查发现肿块已经有2厘米大。行手术切除后,教授漠然地说:“肿块已经切除了,但你身体还有15%的癌细胞,如果接受化疗及放疗方案,应该能减少10%,剩下的5%就看你自己的运气了。”教授冷冰冰的话让我的心变得更冷,我不想把自己的生命交给这样冷漠的医生。
2009年7月接受综合疗法与中药调理
经朋友介绍,我开始接受自然疗法加吃中药调理。半年后复查,显示我体内已没有癌细胞,但医生要求继续有机饮食和服用中药。就这样,我坚持了四年多。
2014年5月右乳再次发现肿物
2014年初,我觉得自己身体已经恢复不错,就停止了自然疗法与中药调理,并重新开始工作。不料,当年5月,我发现右乳上再次出现肿块,我又一次寻求自然疗法。不过,肿瘤不受控制,到了2015年底,检查显示,肿块增大到8×6厘米。活检显示:浸润性导管癌,考虑术后复发。
我心灰意冷,曾想过放弃治疗,但心有不甘,我舍不下年迈的父母。
两本书让我认识了复大
当我到处寻找合适的治疗方案时,突然记起三年前在香港买保健品的时候,店员知道我是癌症患者后,借了一本《我与癌症说实话》的书给我看,书的作者是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总院长徐克成教授。
看完徐教授的书后,我非常认同他的治疗理念,复大肿瘤医院给我留下了好印象。
同时,我也想起了一件事——大概十年前,一个朋友被查出脂肪癌晚期,香港医生说他只剩下3个月命。后来,他在复大接受了冷冻等综合治疗,生存期超过了6年。只可惜后来他没按时复诊,复发不久后就去世了。
2016年初,一个久未联系的朋友突然打电话问候我,他是印尼华侨人,经常在医院做翻译。他多次参加复大肿瘤医院的讲座,送给我很多关于复大的资料,其中有一本徐克成教授的新书《与癌共存》。他再三叮嘱我,要参加3月1日复大牛立志院长在香港的讲座。
3月1日,我去听了牛博士的讲座,并咨询了他,他给我的印象是谦和、温柔、有爱心。
2016年到复大肿瘤医院接受治疗
3月6日,我来到复大肿瘤医院接受治疗。接受介入治疗后,右侧乳房的乳腺癌复发灶和右侧腋下的转移瘤已经缩小,意外的是,治疗过程并没有让我感到痛苦。
6月6日,复大的王建南教授为我做了右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术。王建南教授对病人很有爱心,术前,他告诉我,因为我锁骨下的淋巴和右边腋下的淋巴是连在一起的,手术比较复杂,但他有把握做好。果然,手术顺利,我非常感激他。术后,我恢复良好,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在复大住院期间,我对医护人员很满意。他们不仅技术精湛,而且对待病人非常有爱心。我的主管医生石红霞不仅时刻关注我的病情变化,还不断鼓励我,让我感觉到自己不是孤军战斗!
罗女士和石红霞医生
(左起)詹医生、罗女士、石红霞医生
罗女士与复大工作人员
每次做完治疗回到香港,朋友们见到我都说,“你的精神很好,完全不像一个癌症病人!”患病之后,我更加懂得了感恩。我非常感谢家人、朋友、复大肿瘤医院的医生和护士,让我在斗癌过程中找到信心和力量。
我挺过来了,祝福所有的癌症患者都能战胜病魔,快乐和幸福!